本會與Lightbox攝影圖書室合作舉辦「攝影史的挑戰」論壇,探問攝影史是什麼?它是如何從大量的影像、思潮與觀點中被梳理出來的?研究攝影史的意義為何?做為曾經被觀看、擺佈、他者化的被殖民國,我們該如何詮釋外來者留下的影像,建構出自己的攝影史?
藝術史是門嚴肅的專業學科,然而在面對後冷戰的全球化藝術時,我們卻缺乏相對應的藝術史敘述及工具來處理當代的全球藝術。近二十年來,許多非西方的當代藝術工作者意識到在全球化的藝術展演平台之外,若不設法建構出本土的藝術史敘述,則難以在理論上去停止不斷借用外來敘事結構的窘境。這些藝術工作者或許並非藝術史...
本場講座探討1970年代的韓國單色畫評論家與畫家們,是如何透過針對單色調抽象風格的歷史脈絡與論述文本的論辯,來框架出此畫派的美學。1960年代晚期由實驗派藝術家和小型團體籌劃的「韓國青年藝術家聯展」,在1970年代被已成氣候的單色畫取代。講者將深入勘查在商業畫廊和博物館舉辦的幾項特定展覽,並審視第一代單色...
台灣國際錄像展於2016年開始與春之文化基金會合辦論壇,在推廣錄像藝術上獲得各界高度肯定。2018年度的「春之文化夜-國際錄像藝術展」將用11月24日、25日週末兩天的時間在台北市立美術館B1視聽室舉辦。本屆論壇規劃邀請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楊成瀚、藝術家鄧兆旻〈Giloo紀實影音總監〉擔任主持人,以本展覽...
本講座邀請到日本森美術館資深策展人暨國際策展人片岡真實探討戰後在藝術機構興起氛圍下的日本展覽史。第二場講者Sophie McIntyre為長期研究台灣當代藝術的學者與策展人,她從外部觀點來看台灣當代藝術與展覽,將藝術視為一種文化翻譯,聚焦於文化認同如何影響國際想像台灣以及台灣如何自我展示。第三場講者牛津大學...
「聲音想怎樣?」將以五場講座思索聲音佔領未來如何可能,講座勘測(map)遲到的聲音在藝術、文化與政治上的回響,展開的面相包括聲音作為藝術實踐的擴張領域、靈聽(clairaudience)的觀念與實踐、台灣現代聲響文化與其認識論模型、聲音場景在中國、聲音與衝突史、文化與政治工作中的聲音實踐。
20世紀的上半葉的兩次大戰,崩毀了早期現代性的理想社會想像。在亞洲,許多國家於殖民統治的歷史陰影下,再次承受著冷戰的遺毒與創傷。而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末日將臨的預言雖尚未印證,接踵而至且尚未止息的天災人禍以及後遺症候,逐步呈現出現代性治理的人為科技、經濟追求,逾越了自然界限的必然效應。
本系列講座著眼於如何在檔案闕如、變動劇烈的亞洲地區,以當代策展的視角與方法來探詢策展史/展覽研究的可能,邀請新加坡美術館資深策展人辛友仁、藝術家與獨立策展人劉鼎、香港Para-Site藝術中心總監Cosmin Costinas,以及展覽史研究與叢書編輯出版者Lucy Steeds擔任主講者,試圖從各種不同角度切入,本系列講座也將...
「民藝論x當代藝術」系列講座特別邀請對於劇場史、藝術史、民藝論有長期深度調研基礎的重量級學者,引領當代社會的聽眾,踏上一個罕有的對話平台,重新爬梳多重視角下的「藝術」、「美術」史觀,回返民間藝術,重新觀看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