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為何而動:機器及其政治》講座由春之基金會與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合作,在話語上將動態影像置於「裝置-機制理論」(apparatus theory)的脈絡進行剖析,本講座期待能夠回歸到影像機器之於社會的關聯,透過對於影像本體「動」的提問,討論「動態影像」(moving image) 從生產到展示的路徑,與其過程中群體性關係構成之歷史意涵與社會性意義。四組講者與兩次放映活動將分別就動態影像機器的不同歷史層次、理論脈絡與生命實踐等各自獨立卻又緊密交織的當代現況展開討論。
以電影為主軸的動態影像實踐由於設備以及製作成本之因素,使得動態影像之早期話語權大多握於國家主導的資本生產框架中,此類情形在冷戰結構中的第三世界國家尤其關鍵。本次座談特別邀請到亞洲藝術文獻庫的東南亞研究員透過其長期研究戰後越南離散經歷之生命政治,剖析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政治宣傳片,提供理解國家影像機器的比較性認知框架,重返早期國族想像的影像慾望實踐。
講座時間:14:00-17:00 / 講座地點:納豆劇場
本活動將限制參加人數為45人,採線上報名制。電影播放前將邀請稻香里長與里民分享製片廠往日風光,這段放映前的談話將提供與會者中國製片廠在國家意識主導脈絡下的另一層在地脈絡。
放映時間:17:30-20:00/ 放映地點:北投中央製片廠
本次放映活動將首映曾經參與赤軍連與巴勒斯坦獨立運動的日本導演足立正生的新作《飢餓藝術家》,並於會後透過視訊與至今仍無法出境日本的足立正生導演進行映後座談。
放映時間:14:00-17:00/ 放映地點:納豆劇場
回應埃及動態影像策展人Maxa Zoller 於2014年提出的動態影像作為「孕育裝置」的性別政治反思,女性影展與負地平線-第五屆鳳甲國際錄像展策展團隊合作,從歷屆參展作品中揀選相應的單頻錄像作品進行放映討論,試圖從陰性的生產邏輯鬆動機械性的政治討論。
講座時間:14:00-17:00/ 講座地點:納豆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