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當代夜
1 當代策展對藝術史的挑戰
2 從日常出發的建築思考
3 原鄉
4 當代中國藝術與作為展覽的歷史書寫
5 疆域之眼:地緣的拓撲,(後)全球化政治與藝術史敘事
6 我的幾個展覽
7 數字策展· 策展數位:迎向跨域典範的策展實踐
8 混合現實語境下的“非專業”策展
9 藝術:從社會創造物到社會創造
10 策展如何為鄉村服務
觀點策展研討會
2017 . 11 . 25 ~ 2017 . 11 . 26
 
活動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三樓小劇場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 Power Station of Art)的「青年策展人計畫」(Emerging Curators Project)自2014年始創立以來,協助20多位青年策展人策畫了12場展覽,2017年11月,於「青年策展人計畫」開幕之時,春之文化基金會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共同策劃「觀點策展」研討會,期望透過各領域專業人士觀點的交流與實踐經驗的分享,為青年策展人們提供更多思考方向並帶來深度探討。

本期活動
1
當代策展對藝術史的挑戰
主講: 徐文瑞 獨立策展人兼藝評人
2017.11.25
2
從日常出發的建築思考
主持:賴香伶/
春之文化基金會董事
主講: 阮慶岳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
2017.11.25

在资本主义及全球化畅行无阻的此刻,现代建筑与之同谋结合,似乎势不可挡也越来越见紧密繁复,其中对于在地现实的忽略,以及因此产生对文化及社会差异性的压迫,已经造成全面性的问题及必然当有的反思。我将以两个我分别在高雄及台北所策划、设置在城市现实环境里的建筑展览,说明建筑应当如何试图回归到真正的社会里,并藉此懂得尊敬以及向现实学习,以结合由下而上的日常生活能量,展现出建筑设计自身当有的时代角色及社会责任。

3
原鄉
主持:賴香伶/
春之文化基金會董事
主講: 姜珺 城市學者、文獻編輯和獨立策展人
2017.11.25

演讲将介绍姜珺以策展人身份主持的三个展览—2014年的“山外山”,2015年“蛇口议事:2025”,2017-2018年的“原乡”。他将三者视为“一池三山”,即被他称为“差序场域”这一共同理念下展开的“空间相对性”、“内容差序”、“公私二象性”等原理;而在他看来,所谓策展,是以主题和理念在展览个体间建构“强相关性”的尝试;展览作为一种集体叙事,需要以“间性之磨合”和“共性之整合”突破“个性之集合”的范式;而“差序场域”作为一种对“不拘于形的中国意象”的探讨,不仅是对作为文明国家的中国溯源,也是对世界建筑史和我们日常世界的重构。

4
當代中國藝術與作為展覽的歷史書寫
主持:費大為/
當代藝術評論家和策劃人
主講: 皮力 香港M+ 博物館的希克高級策展人
2017.11.25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学界几乎同时开始对艺术史和机构的反思与革命。总的趋势是消解“权威话语”和单一叙事,通过强调边缘,交界,跨领域的存在,同时呼唤艺术史和机构开放和民主。这一思潮在21世纪已经极大的影响到博物馆的艺术史性质的收藏陈列。过去那种高级艺术为主的,单一地域的民族主义的展览陈列正在被动摇和质疑,开放的,非单一叙事的,非权威性的收藏陈列模式正在形成。20世纪的这一变革是基于现代主义以来人们对既定历史描述和展览的不断反思与挑战之上的。但是对于因为种种原因几乎没有建立起自己历史叙述和共识的当代中国艺术而言,我们又如何在这个挑战下建立新的历史书写?或者说,关于当代中国艺术的共识性的,权威性的历史书写是否可,是否必要?

5
疆域之眼:地緣的拓撲,(後)全球化政治與藝術史敘事
主持:費大為/
當代藝術評論家和策劃人
主講: 魯明軍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副教授
2017.11.25

由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主办的展览“世界剧场:1989年以来的艺术与中国”(Theater of the World:Art and China after 1989,2017)第五单元“那些地方:穿越中间地带”(Otherwhere:Travels Through the In-Between),基于地缘的视角,梳理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家对于西方的想象,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身份/认同焦虑。自不待言,无论身份-主权与地缘冲突,还是民族-宗教与边疆的重塑,皆是时下中国乃至全球最棘手、最迫切的政治社会难题。本文拟透过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相关艺术作品和个体经验的分析、梳理,基于边境、边疆与地缘三个不同的视角和路径展开关于民族国家叙事、新的帝国想象和后全球化政治的深度探讨。而这样一种论述不仅反身指向艺术语言的结构性变异,也同时提出“世界剧场”叙事的意识形态局限,以及多层次、多维度政治交织和展开的可能。

6
我的幾個展覽
主講: 費大為 當代藝術評論家和策劃人
2017.11.26
7
數字策展· 策展數位:迎向跨域典範的策展實踐
主持:龔彥/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
主講: 邱誌勇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文化與 創意學部院長、媒體藝術與設計系主任
2017.11.26

“数字策展”和“策展数字”是数字时代关于新媒体跨领域创作的一体两面。一方面策展实现朝向数字平台迈进,逐渐脱离实体馆舍;另一方面,则是必须在传统美术馆场域内思数字作品的布展与实践过程。无论哪一个面向的策展实践都面临到“跨领域”此一重要观念的传递。本讲题主要针对个人过去从事策展实践工作,以及经营“台湾美术馆数字艺术知识与创作流通平台”维运工作的经验,进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分享。

8
混合現實語境下的“非專業”策展
主持:龔彥/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
主講: 費俊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數碼媒體工作室教授及主任
2017.11.26

今天我们去认知一个空间时,不仅要认知那个由水泥和砖头组成的实体空间,我们还需要关注由比特组成的虚体空间。虚体空间是一种动态空间,它会由于时间、对象等参数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和改变,它与实体空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它们的交集为我们创建出了前所未有的基于混合现实的混合空间。

在混合现实的语境中,如何在美术馆、公共空间到社区等场域中制造艺术现场?如何通过互联网、混合现实等技术来实现空间延展以及体验增强?作为一位教育者、艺术家和设计师,费俊通过系列“非专业”的策展实践在不断回应着这些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

9
藝術:從社會創造物到社會創造
主持:徐文瑞/
獨立策展人兼藝評家
主講: 鄭慧華 獨立策展人
2017.11.26

本次报告将通过艺术家的创作与策展方法作为案例,探索当今的艺术实践能发挥什么样的社会功能,以及艺术家在今日社会又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中依靠协作、网络、对话、参与等作为诱发工具,并在创作者、策画者概念的穿针引线之下,艺术生产同时成为一种社会创造的动能。这种动能体现于一个个行动的场域里:通过展演、说与听、实作、田野工作等不同形式来重新结构群体,松动既有的社会关系中的稳定性。以艺术家王虹凯的话来说,它也是另类的“教习”实践。这也意味着,我们将关注具创造性的知识生产,如何从以往单向的艺术自我传达和艺术与受众的传统关系中,转而为由群体意识所驱动的过程,而通过这个过程得以尝翻转体制中权力关系,且在一种动态中拓展新的沟通和新的关系。

10
策展如何為鄉村服務
主持:徐文瑞/
獨立策展人兼藝評家
主講: 左靖 策展人,《碧山》雜誌書主編
2017.11.26

以安徽、贵州和云南乡村为例,介绍如何面对中国不同的乡村现实,以“大策展”的概念,通过空间、文化和产品三个生产来激活和输出乡村价值,勾连起城市和乡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与此同时,策展如何结合和利用在地的乡土文化,使之具备服务社区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