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教於拉薩爾藝術學院亞洲藝術史碩士班與藝術學士班,研究興趣涵蓋地方藝術史,其焦點在於海外群聚、移民與文化移轉研究相關的東南亞藝術。目前正研究藝術活動及其歷史,並以東南亞的展覽歷史與藝術家集團為重心,其策展研究擴及關係、概念論,攸關社會的藝術工作,並把未完成、遭拒和未實現的藝術作品視為一塊研究沃土。目前為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本系列講座著眼於如何在檔案闕如、變動劇烈的亞洲地區,以當代策展的視角與方法來探詢策展與歷史的關係與可能。
本系列講座將從兩個路線出發:一為Curating History,透過策展行動給予歷史議題一個新的切入點;另一為Histories of Curating,針對策展史自身的梳理、書寫與研究。在此「歷史」在此並非單一主流敘事,而以多重殊異形態的複數histories出現。理解歷史常伴隨著偶然、機遇,也總有被遮蔽之處,多以潛藏伏流狀態存在,或在事件間交織纏繞,難以明確分辦,它是複數、多重、晦暗不明的狀態。因此,「策展」與「史」之間可以相互開展,透過策展為方法可對既已寫定的歷史敘述重新檢視,以批判、質疑、戲弄或假說為方法,試著迫近那個時刻。另外,策展史不僅是以展覽最後呈現之面貌為決定標準,而將圍繞著此展覽製作之概念、方法、過程以及事後的反省批判等作為一個整體來考量,這個歷史也將是更廣闊的公共文化史。
本系列講座共舉辦四場。第一場與第四場關於「策展史/展覽史」的議題,新加坡美術館資深策展人辛友仁將探討展覽史與策展之間的研究方法。展覽史研究與叢書編輯出版者Lucy Steeds聚焦於2002年伊通公園參與第四屆光州雙年展:「止」(Pause)這個展覽歷史,進而以全球藝術角度來思考與看待。第二場與第三場探討以策展為方法重訪歷史,藝術家劉鼎重新思考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敘事,以展覽「沙龍沙龍:1972-1982年以北京為視角的現代美術實踐側影」重新轉化歷史研究的盲點。香港Para-Site藝術中心總監Cosmin Costinas分享他所策劃的展覽,這些展覽皆由香港在地之歷史事件出發,讓展覽成為重新觀看與詮釋香港地域特色的濾鏡。本系列講座也將邀請台灣學者與策展人針對演講內容進行在地現狀之回應,期待以不同支線串聯與描繪可能的亞洲策展史的當代形貌。
一如當代策展的「-ing現在進行式」特質,此系列講座將持續不斷的為亞洲策展實踐儲備未來的材料。
『將展覽視為一個「閱讀的物件」』這一命題該如何解釋?其有效的分析方法為何?我們該從(展覽)何處開始著手閱讀?閱讀藝術史的方式是否依然適用?亦或是打從一開始我們就誤將展覽史與藝術史混為一談?展覽能否被視為一個體,獨立於其生產脈絡與受眾之外?展覽是凍結在時間中的一個節點,或是不停流動與改變?閱讀展覽是像閱讀豐厚的讀本一般?還是我們應該著墨於自身對展覽的空間經驗?
『策展』(the curatorial) 與『展覽(性)』(the exhibitionary)的交會點也許可以提供『如何閱讀展覽』一些切入點。作為批判性思考的一種政治手段,『策展』交織著『展覽(性)』的三要素:脈絡、空間與時間;恰好提供了一個框架去開啟『展覽』(exhibitions) 相關聯、非長期、具實驗性等特點。跨領域廣泛地閱讀展覽,可達到如藝術史學者所描述的『第三階段』:打破『藝術(史)』(the art historical)與『展覽(性)』(the exhibitionary)之間的僵局。
在此次演講中將介紹「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迴響」研究項目中的三次展覽實踐,它們分別是「從藝術的問題到立場的問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迴響」(2014年)、 「錢餵康與新刻度:中國早期觀念藝術的兩個案例」(2015年),以及「沙龍沙龍:1972年至1982年以北京為視角的現代美術側影」(2017年)。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迴響」是劉鼎與盧迎華自2013年正式開啟的研究計劃,這個研究計劃考察的是伴隨著“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在中國的形成所成型的意識形態結構對於中國當代藝術實踐與論述的持續影響。促使我們開展這項研究與展覽計劃的是當我們在面對自身所遭遇的問題時,我們發現現有的理論敘述無法貼切地表達這些問題。這種在實踐中的困惑逼迫我們去重新打開一些歷史的大門,去思考過去與現在的關聯。
在這些展覽實踐中,我們從思想史的角度討論了以下問題:在藝術系統中回到實踐的本源,個體的意義,暗流在默認歷史普遍法則的解釋系統中的意義,當藝術的概念成為意識形態結構的一部分後對於實踐的影響,存在決定意識中的錯覺問題,對於普遍話語和表象的「天然繼承」的慣性在歷史中的現實意義和與歷史的關係等等問題。對於這些問題的討論給我們的工作注入許多有價值的動力,這些問題也構成了展覽的重要基點。
本對談著重討論Para Site近年來針對現/當代東亞藝術敘事所發展的展覽軸線。藉由各種方法學的使用,從比較對照法到基礎核心研究,這些計畫成爲再次檢視藝術教條的根本。本對談將以三個展覽作為案例分析:《太平天國—可能的歷史的交匯:藝術家: 艾未未、謝德慶、蛙王郭孟浩、黃馬鼎在紐約》、《大新月:六十年代的藝術與激盪──日本、南韓、台灣》以及《世界一家‧抽象詩意》。這些由Para Site策動的展覽,在過去幾年內,徹底翻轉了東亞藝術世界。